欢迎来到苍南物流网!苍南物流信息化与商务门户龙头网站!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今天是:2025年09月10日 星期周三
当前位置 > 物流首页>物流资讯
浙江湖州打造现代临港经济 重塑亿吨大港新形象
发布时间:2018/1/3 19:49:49 分类:新闻资讯 浏览:638

湖州临港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图。 湖州港航供图

码头集装箱。 湖州港航供图

湖州航线。 湖州港航供图

中新网浙江新闻1月2日电(李倩倩 杨晨)2日,记者从湖州市港航管理局获悉,截至2017年12月29日,湖州港2017年吞吐量达到1.054亿吨,同比增长21.7%。

近年来,湖州打出水运转型发展“组合拳”,着力推进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转变。2016年10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眼下的湖州港,不但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桥头堡”,更成为长三角节点枢纽港,引领着全国内河水运的绿色发展。

告别“野蛮增长” 港口“收兵”重组

连通苏沪的长湖申线,几乎贯穿湖州全境;太湖和四通八达的河港,贯通了长江、京杭运河、钱塘江三大水系……虽不临江临海,但位于江南水乡和身处长三角中心这两大优势,让湖州的港口血统与生俱来。

2009年,湖州首次跨入亿吨港之列,但背后却是喜忧参半:一边是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建筑石料供应基地,运输量不断飙高,另一边是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小散乱码头遍布。

长年往返于上海湖州的船老大李建根记忆颇深:“当年生意好,但码头设施简陋,环境特别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那是常事。”

湖州市港航局局长赵列克表示:“这种资源消耗型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事实上,随着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矿山开采开始减点控量,对依靠矿建材料为主货源的湖州水运市场带来了极大冲击。2014年,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下降至8052万吨。

为破解这一“跷跷板”现象,湖州围绕创建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目标,大踏步推进内河水运转型。

其中,码头设施简陋、分散式发展一直是导致湖州港口长不大的沉疴。转型的第一步便是加快整合港口岸线资源,让遍布的散乱小码头“收兵”重组。

以长兴县小浦镇为例。作为曾经的“建材港”重镇,小浦镇5公里沿岸一度聚集51家码头,货物吞吐量占该市近1/3。在转型的步伐之下,2017年12月,该镇最后一批过渡码头全部关闭,只剩下7家临港企业码头。

据悉,湖州利用原先拆除淘汰下来的个体小码头岸线资源,重新规划建成了1200万吨散货环保型公用码头。同时,一条总长22公里的“空中运输走廊”即将成型。

“项目运行后,公司生产的水泥熟料将通过这条封闭的输送带直接运到水运码头,不仅减少公路货车流量,还会降低道路运输扬尘。”南方物流码头项目负责人周伟儒介绍。

据统计,截至目前,湖州累计关闭小散码头650座,整改提升码头380座,并创成55座星级美丽码头。

搭建“水上高速” 货物通江达海

如今,行走在湖州港的各条航道,当年运输船排队运石子的画面已不再,大型集装箱船载着五彩的集装箱在家门口“出海”的情形十分常见。湖州港的这一变化,靠的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通了集装箱运输瓶颈。

在湖州,连通湖嘉申线、长湖申线两条千吨级航道的京杭运河湖州段“四改三”整治工程的施工依旧火热,该项目将建设三级航道43.6公里。与此同时,长湖申航道西延工程也正式开工……

据悉,目前湖州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316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26.8%,居浙江前列,湖州的“水上高速”网已逐步形成。

一条条“水上高速”被激活,使湖州港实现了通江达海,也成就了河海、河江“联姻”的一桩桩好事。

原是内陆山区小港的安吉港,凭借与上海港集团的资本合作,如今已通达全球2700多个港口和地区,还吸引了“马士基”、“地中海”、“中远海”等23家船公司入驻。

安吉上港水水中转、河海联运的示范效应,也带动了其他县区企业开辟内河集装箱运输的积极性。德清多功能港区发挥区位优势,今年11月单月吞吐量首破1万标箱;长兴捷通集装箱码头不断拓展内外贸业务,今年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上扬,同比增长129.7%……

数据显示,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12年的4.74万标箱提升到2017年的35.36万标箱,五年间平均增长近50%,吞吐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国内河同类型港口首位;湖州港运力规模已达193万载重吨,单船平均吨位495载重吨,两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内河首位,集装箱船等特种船舶占该省内河半壁江山。

临港引擎强劲 产业因水而兴

走进长湖申线畔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临港大道、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电商巨头“唯品会”仓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个投资百亿的综合物流园区内,汇聚了浙江海港集团、传化物流等铁公水物流业“大咖”,建成后将实现铁路、公路、水路多式联运无缝衔接,成为临港产业的聚集引擎。

据悉,自2016年底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后,湖州以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以长湖申线、京杭运河临港产业发展为活力带,加快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

湖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房石磊表示,现代化的亿吨大港应该是前方有大型港口码头,后方有大型临港产业聚集。湖州将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的临港产业总体布局,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沿河产业带,做大做强临港实体经济,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

正如莱茵河孕育了德国多个现代化工业区一样,长75.1公里、被誉为“中国小莱茵河”的长湖申线湖州段串起了南浔的木地板、吴兴的特种钢材、长兴的新型建材三个百亿产业集群。

在长湖申线长兴段的桐昆集团浙江恒腾差别化纤维有限公司三期项目现场,厂房大楼装饰、设备安装同步进行,一二三期项目总投资60亿。

“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打破了湖州港原来进出港不平衡的局面。原来运载石子是重船出港空船返港,现在进港的化工品、钢铁等工业生产原料大幅增长。”赵列克介绍。

据悉,目前湖州已建成运行了安吉临港物流园、德清临杭物流园、长兴综合物流园等大平台,引进了桐昆、新凤鸣等重磅级大项目投产。装备制造、金属新材、新能源、绿色家居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正因水而生、临港而兴。

物流网推荐
  • 龙潮物流
  • 新疆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