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绍兴港航部门统计,依托杭甬运河全线通航,杭甬运河相关水运经济参考数据2017年增长明显:2017年全市水运项目完成投资超1.3亿元;船舶平均吨位提高至385吨,比上年增长37吨;绍兴段至宁波货运量高达300万吨,是2016年的2.5倍;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至8077TEU,汇海航运公司首年度实现盈利;绍兴三座船闸营业收入增长至970多万,比2016年翻了一番。
绍兴港航部门抓住绍兴内河水运复兴的大好时机,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多措并举加快杭甬运河开发利用,使其真正发挥黄金水道经济效应: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江海河多式联运打下基础。
完成杭甬运河绍兴段竣工验收工作,按计划落实杭甬运河航道养护工作,确保航道安全畅通;努力推动曹娥江“两闸一航道”建设,通过提高曹娥江航道等级和船闸建设,积极接轨省政府义甬舟大通道建设。科学谋划、推动绍兴滨海连接线、新三江船闸项目前期。同时,推动曹娥作业区西区工程按计划施工,完成浙能电厂二期码头工程建设。
(二)修炼安全内功,提高杭甬运河安全通航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现场巡航和水上联合整治行动,重点打击“三无船舶”、无证驾驶等水上交通领域突出问题,加强对水上安全突出问题的整治。二是做好船舶进出港报告和船员违法记分工作,推进船舶船员管理模式调整。三是积极做好电子船名牌的推广应用工作和全国通航环境数据采集工作,辖区550艘船舶已完成电子船名牌安装。四是严把船舶检验关,保障辖区船舶适航。加强关键性检验环节与检验项目的控制;定期召开船舶修造企业联席会议,开展船厂间的船舶建造质量交叉检查,规范辖区船厂建造行为。五是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杭甬运河安全监管能力。开展AIS基站建设和水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杭甬运河AIS信号全覆盖、水文信息动态监管。开展视频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全市港航系统共拥有279个航道视频监控点、408路视频图像。
(三)提高服务深度和广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2017年全市水运项目完成投资超1.3亿元,引领曹娥作业区西区、诸暨店口作业区、浙能电厂二期码头、嵊州中心作业区码头、曹娥江上游“两闸一航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强势推进。二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简化服务”和便民APP减少企业办证困难,组织银企对接座谈会破解融资难等,切实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帮助企业争取减负政策和绿色通行实惠等。目前100总吨以下内河船和500总吨以下海船免收船舶登记费、船舶港务费及沿海港口和长江干线船舶引航收费,免征船舶及船用产品设施法定检验费,内河集装箱运输的船舶予以免征“四自”航道收费等,给辖区船户每年带来近1500万元的实惠。
(四)做好行业引领和规划,努力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开展辖区老旧船舶拆解和散小码头整治工作,近三年共完成263艘老旧船舶拆解、关停小乱码头38家。推动《浙江省地方海事辖区杭甬运河通航管理规定》制定,省交通运输厅发文将于2018年2月1日施行。开展《45m杭甬运河河海联运绿色船舶研究》科技课题研究,该船舶最大参考载货量将达到770吨,较目前主流船型提高近50%,且单位载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目前现有船型中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