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苍南物流网!苍南物流信息化与商务门户龙头网站!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今天是:2025年09月15日 星期周一
当前位置 > 物流首页>物流资讯
浙江刘晓华:修志问道启未来 一生只做一件事
发布时间:2018/2/27 13:33:46 分类:新闻资讯 浏览:595
作为《温州市公路志》的主编,刘晓华的心情格外激动,一幕幕往事在眼前揭开……
Part 1
刘晓华的公路缘起于2001年。这一年,恰逢温州建设第一条高速公路的高潮年,刘晓华从当地一家新闻媒体来到温州市交通局,担任《交通时报》温州记者站站长。他没有想到,自己从此与公路结下了难解之缘;更没有想到,十几年后自己会担起主编浙江公路系统第一本地级市公路志的重任。
作为交通记者,刘晓华的年龄比一般人大得多,但干起采访来勤勉有加。他经常自己驾车,下工地、跑基层、进山村、走农户……只要哪里有公路、哪里在建公路,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超强台风“桑美”过后的第二天,他赶到苍南时,听到有抢险人员出事,马上带着当地媒体记者,直驱出事地点……很快,一个名叫陈再新的养护工抢险殉职的感人事迹见诸媒体。
刘晓华从事交通行业新闻宣传17年,养成了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一件看似并没有什么“噱头”的事,一到他的手里,就会“妙笔生花”,见诸报端。
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常常能跳出一般的新闻视角而“另辟蹊径”。2003年,浙江掀起一轮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热潮,他抓住这个新政策,跑遍了温州的工地与村庄,以敏锐的笔触,采写了大量的稿件。康庄工程结束第二年(2008年),一本30万字的《千村万里路》出版。三年后(2011年),满含作者十年公路情的《畅美瓯越路》出版。五年后(2016年),他又把关注点投向被称为“幸福温州金名片”的交通绿道,出版《行走幸福路》。他把“三路”称为“温州公路三部曲”。他用自己的笔触和镜头,记载了2001年以来温州公路发展的轨迹。
正因为有了这长期的积淀和积累,刘晓华开始谋划起一件“大事”来……
Part2
“在二轮修志的大势下,能成为浙江省公路系统地级市首部公路专业志书——《温州市公路志》的主编,是我一生的大事、幸事。”这是刘晓华在首发式上说的第一句话。
2013年,温州市交通运输局部署修编《温州交通志》工作,刘晓华负责公路部分志稿的编写。在资料搜集过程中,他对浙江公路志书进行了解时发现,浙江地级市至今还没有一本公路志书。他突发奇想,都说温州人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何不趁此编纂一本属于公路人的志书?
“修志对于我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刘晓华说。编纂志书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动辄就是几年时间。刘晓华的底气来自他说的“大半辈子只做一件事”,长期文字工作的沉淀和积累,为成就这项意义非凡的工作做了最扎实的铺垫。2014 年3 月,《温州市公路志》编纂委员会一成立,刘晓华就忙着编教材、办培训、聘人员、建网络。
编纂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公路史料匮乏。搜集资料的过程,刘晓华用“披沙拣金”四个字来形容。到公路档案室、市档案馆翻档案,一次次上门向退休老同志请教。温州公路部门先后举办了四次“十大公路标兵”评选,但查遍了所有档案资料,没有找到1995年第一届评选的相关文件和评选结果。为了志书资料的完整性,刘晓华蹲在档案室,心想,当初的文件遗失了,能不能从其他材料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呢?他为自己这样的想法而兴奋。他开始翻找当年的材料。果不出所料,他找到了当年一本职工代表大会资料汇编,在职代会工作报告里,找到了对这次“十大公路标兵”评选的文字表述。
就这样,刘晓华和全系统资料员一道,广收博采,锱铢积累,搜集到各类史料达300多万文字。
Part 3
毋庸讳言,编志过程也走过一段弯路。刘晓华搜集公路史料时发现,不少重要史料因受志书体例的约束而无法入志。为了不让它成为一件憾事,他提出“易史为志”的建议。
“史”与“志”虽一字之差,却是完全不同的体例。“易史为志”,等于彻底改变原来的体例,把史稿内容全部推倒重新整理,并补充大量的新资料。而温州公路管理局对志书出版的时间要求是2017年10月。按这个时间,除了出版社审核和设计、印刷环节的时间,实际“改志”时间仅10个月。
“说实在的,面对如此短的时间压力,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茫然。‘改志’的第一个月,我竟然不知如何下笔。”事过一年余,刘晓华还无法相信自己是怎样走过这10个月的。
刘晓华披露了“五步修志日志”:第一步,调整结构,重定体例,把史稿的8卷32 章101 节,调整为志书的11章46 节。第二步,删补内容。纠错补漏, 删繁就简,全书共删略约8万文字,增补约10 万文字。第三步,升格特色。篇目设计时,立足行业,对十大特色内容独设章节, 予以升格。第四步,秉笔直书。不唯上,不唯书,不避讳,只为实,对一些重要失误或突出问题随文记述。第五步,严格评审。先后三次发动全系统评审,严格把关,最大限度地消灭差错,确保质量。
在面临时间紧、人手无、史料缺的情况下,编纂时间安排可谓昼夜不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在单位,刘晓华吃过午饭就扑在桌前。下班了,静静的办公室一直响着清脆的键盘声,忘了饥饿,直至深夜。在家,常熬至深夜甚至通宵。平时,不管是出差,还是双休、节假日,稿随人走,人稿不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去年6月,厚达百万字的志稿呈审;10月,油墨飘香的《温州市公路志》终于由方志出版社正式出版……
“我这大半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其他的都是铺垫。”刘晓华如是说。
物流网推荐
  • 龙潮物流
  • 新疆

浙公网安备 33032702000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