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流寄递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然而有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物流行业进行售假、诈骗、贩卖毒品、运送危爆物品等,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排除隐患,近日,公安塘沽分局重点开展了寄递物流企业检查。
近日,滨海塘沽分局持续开展安全检查行动。行动中,分局保卫支队对金元宝商场、金元宝金店、东方购物广场、华润超市、中原百货商场、万达广场、永辉超市等大型商场超市,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工作,督促相关单位保卫部门增加保卫力量,做好防抢、防盗、防火、防暴等各项预防工作,确保不发生各种安全事件。同时,公安塘沽分局重点开展寄递物流企业检查,出动警力400余人次,检查寄递企业60余家次、物流企业200余家次,整改各类隐患23处。
检查中,塘沽分局还与快递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三个一”工作举措,即: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联合检查;处罚一批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关停一批不严格落实三个100%制度的网点。针对寄递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识别禁寄物品能力不足问题,保卫支队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印制了以禁寄物品主要类别和识别要领为内容的宣传单1000余张,发放到从业人员手中,确保提升识别禁寄物品能力。
公安机关能否对物流寄递业进行处罚?
《人民警察法》第六条第二款和第五款明确了公安机关应当履行社会治安管理和危险物质管理两项职能,物流寄递业因自身行业特点常常成为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的重要工具,从而成为公安机关治安管理的重点行业。非法运输危险物质,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按照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处罚,一般处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情节严重的,则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构成犯罪的,按照 《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处罚,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此类案件,无论是治安案件或者刑事案件,按照公安机关职能管辖分工,均由治安部门负责。同时,《邮政法》规定了邮政管理部门对物流寄递业实施行业监督管理职能,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等部门应该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也加大了对物流寄递业的管理和处罚力度,其中明确规定:物流寄递业不按照规定执行实名登记、开包验视制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由主管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禁止寄递的物品包括什么?
塘沽警方说,《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里规定好些日常用品不能快递。如果快递企业接受了这些物品,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该规定明确,邮寄香烟不能超过两条,原因是由于烟草局不允许异地售卖,所以为了防止异地销售,才限制每人的单份邮递品,只能寄两条。
白酒是可以邮递的,但是酒精不行,同时限制白酒不能超过56度。还有手机,也是不能空运的,只能陆运。此外,每家快递公司都在邮政局有考核指标,如果公司收了违禁品,也会受到邮政局的相应惩罚。另外,该规定从适用范围等多方面对禁止寄递物品作出明确的规范性要求,同时发布禁止寄递物品指导目录。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各类物品,危及寄递安全的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放射性等各类物品,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禁止寄递的其他物品,都属于禁止寄递物品范围。
根据《邮政法》第七十五条规定,用户在邮件、快件中夹带禁止寄递或者限制寄递的物品,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造成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