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讲述:首任“掌门”王怡民的“学院”之路
发布时间:2018/5/14 15:21:55 分类:新闻资讯 浏览:367
2018年5月18日,素有“浙江交通人才黄埔军校”美誉的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一甲子栉风沐雨,六十载春华秋实。学校60年的办学过程中,为国家交通建设输送了无数的人才,也见证了国家交通尤其是浙江交通的发展历程。即日起,浙江交通将推出“交院60年”系列故事,让老校长、老校友们讲述他们那些难忘的回忆。
“做一只拧紧发条的时钟”
他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交院”)从“学校”升级到“学院”的首任院长, 也是浙江交院的首位博士。执掌浙江交院16 年来,他和 3 任党委书记搭班子,成为浙江交院进入高职院校阶段的最重要的见证人、参与者、推动者、决策者之一。
一路走来,浙江交院从一所“ 借壳升级”的普通高职院校,成长成为了全国交通职业教育 示范院校、浙江省示范高等职业学院、国家骨干 建设优秀院校。学校的占地也从100 多亩扩大到如今的600多亩,在校学生从3000人左右增长到了近9000人,老师从百来号人到如今的500人,学科专业也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了40个,涵盖公、铁、水、航空、物流等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从2000年第一批692名高职专科新生开始起,到近年来的每年招生3000人左右规模,累计3万余名毕业证书上都盖上了院长王怡民的名字。
让我们来听听王怡民和浙江交院的交集与故事。
拿着空着日期的任务文件挖人,留下一段厅长追博士的佳话
1999年9月19日,时任浙江省副省长鲁松庭为浙江交通技术职业学院揭牌,从此浙江省交通学校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从“学校”到“学院”,要求、变化是全方位的,首当其冲的便是“校长”变“院长”。谁来当这个“院长”成为了时任省交通厅厅长郭学焕心里的一件大事。郭学焕对教育非常重视。这一点从他得到两次“绿叶奖”可以得到佐证(“ 绿叶奖”是我省给予非教育界人士的最高褒奖)。
在成立大会中午用餐时,郭学焕当着学校领导班子的面,向来参加成立大会的交通部科教司副司长沈以华(时任)提出了帮忙物色院长人选的请求。不久,沈以华就向郭学焕推荐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为长安大学)的王怡民。
时年39岁的王怡民,博士学位。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先后担任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教务处处长等多个中层领导职务。这些基本信息深深打动了郭学焕。但当时的人事调动有着不少的组织程序,需要时间。
一边是优秀人才,一边是组织程序,这期间的变数不可预期。两难之下,郭学焕亲自出马跟省人事厅协商,才有了急事急办,不到一周就开出了商调令。这边调令还没发出,郭学焕就起了个大早奔赴西安了,而且走之前还签了一份空着日期的任命文件,因为调令还未发出,对方同意调出的函到了才能办理相关手续。
到了西安,调令也到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领导手中,而另一边,郭学焕也没闲着, 和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领导和王怡民本人及妻子谈了话,把所有问题都作了沟通。谈话结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就将同意调动的调令也给到了郭学焕手里。当天中午的12点40分,省交通厅人事处的同志终于等到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的调令,便立即在郭学焕走之前,在已经签好的文件上填上了日期,正式打印成文件,并传真到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当天,一纸任命文件给到了王怡民(2016年11月起,转任学院党委书记)手中。
当再次和王怡民聊起这段往事时,王怡民说:“ 当时交通部科教司的领导找了学校领导,领导找了我,因为浙江离老家安徽也近,就去了。”
而当问起王怡民为何当时从一所“211” 重点大学到浙江交院这样一所普通高职院校时,王怡民说:“ 来浙江交院就是一个创业过程,我享受开创事业的过程,与此同时,也被厅领导的热情打动了。”
与首批高职示范院校失之交臂,一鼓作气如愿以偿成骨干院校
浙江省交通学校在 1994年成为全国重点中专。1999年,王怡民任院长后不久,该院成为全国10所试点五年高职教育的学校,并在当年完成和杭州钢铁集团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浙江交院,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四所高职学院之一。2001 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 也是在这一年,王怡民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一切都朝着正常发展的轨道高速运行着。
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正式启动,这项计划被誉为中国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1工程”,分三批执行。这让在高速运行上升的浙江交院人铆足了劲头。在省里先期的测评打分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满心期待圆满的结果,但最后却名落孙山,未能入选。“浙江交院与高职示范第一批计划就这样擦肩而过。”王怡民说,到了2007年,有了第一年的意外,这一次他们更加小心翼翼地准备着, 就当一切正常进行着的时候,却不成想卡在了硬件上。扩校工作因为征地拆迁的原因延迟了几年,2007年的交院就是一个大工地,这样的场景,给验收组专家留下的印象可是糟糕透顶了,而反观其他学校却利用扩招的机遇,完成了入住大学城或者是整体建设。
“因为这个原因 ,浙江交院第二次倒在了最后关头。到了2008年,由于从全国范围看,交通类高职院校进入计划的数量较多,浙江交院被‘ 宏观调控’出局了。”王怡民感慨,就这样,浙江交院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失之交臂。“这成为浙江交院历史上的一大遗憾。这些打击并没有击垮我们,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之后的一系列成果也就随着而来。”
2009年,学院被列入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紧接着的2010 年,随着职业人才持续旺盛的需求, 国家决定继续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扩大国家重点建设院校数量,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这一次,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得到教育部、财政部的批复,成为2011年启动建设的全国 30 所院校之一。2012 年完成“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验收通过获得“优秀”。
与此同时,王怡民也在2014年获得了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能够在全国上千名校长中脱颖而出,王怡民既把它看成是个人的荣誉,但他更认为这是学院一系列成果的使然。
“特别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3年时间说长不长,但是这3年仅仅是材料就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对照要求可是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可以说那3年, 整个学校都像是拧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都没有停歇过。”王怡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