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水运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8/6/26 13:11:01 分类:新闻资讯 浏览:488
今年1-5月份富春江库区水上客运量累计7万人次,同比增速为58.4%。建德市水运发展潜力正不断释放,拥江新时代效应日益凸显。
一是码头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目前建德市共有7个旅游码头、9个游艇码头、27个游船停靠点。渡口环境优化升级上,于2017年启动“美丽渡口”创建活动,投资40余万元打造大洋镇三河渡口品牌形象,将渡口硬件设施提升改造和当地风俗文化软实力建设相结合,有效优化渡口周边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年渡运总量可达3万人次左右,成功获评2017年度“全省美丽渡口”称号。水上配套设施建设上,随着该市东线(七里扬帆、小山峡等)旅游景点的开发,沿线水运配套设施的修建,可以实现与钱塘江水上旅游的衔接,解决钱塘江沿线旅游无码头停靠的不便。2017年投入使用的新建姚坞集散中心,处于“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内,是目前钱塘江中上游最大的客旅码头。总投资约6000万元,距上游新安江、富春江、兰江三江交叉口约3公里,后方配套游客接待中心约5000平米,年设计接待能力10万人次,共布置20个50-300吨级游船泊位,其中1个顺靠泊位,19个顶靠泊位。2017年改建完成的乾潭旅游码头新建10个300吨级游船顶靠泊位,5个3吨级小型游船、摩托艇泊位,设计年游客接待量20万人以上。2018年规划建设中的梅城七郎庙码头将设置6个50客(及以下)游船泊位和4个200-260客大型游船泊位,年通过能力约18万人次。届时,将与姚坞集散中心码头、游客中心、乾潭码头形成七里扬帆景区南北呼应两个主入口,使得东线景区水上旅游的游客接待能力约达50万人次规模,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该市东线水上旅游接待量小、游船停靠点分散、码头泊位不规范等问题,为钱塘江水上旅游西进黄金旅游航线回归奠定了基础。今年1-5月,建德市水上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水上游客量为7万人次,同比增长58.8%,形成了淡季不淡的可喜局面。
二是行业引领带动规范经营。码头货运装卸调整升级。建德市原有码头装卸设施相对落后,制约着整个辖区码头作业效率。通过引领大荣砂石料有限公司、下塘城防码头这两家企业完成“吊机改输送带”装卸工艺调整,丰和建材有限公司、乾福建材有限公司和元生砂石料有限公司这三家码头企业完成吊机抓头升级,华奕建材有限公司等两家码头企业拓展货源,货种经营多元化,使得矿建材料装卸效率显著提高,码头装卸潜力得以有效发挥。5月份矿建材料和煤炭吞吐量分别达到了44.28万吨和2.03万吨,实现环比增长69%和491%;5月份月吞吐量则达到46.96万吨,实现环比增长74%,创历史新高。客旅码头规范化管理。依据建德市旅游码头规划推进并落实了七郎庙、风月轩、双江特色街、乾潭旅游码头等码头问题的整改工作,按水运工程建设程序立项新建这四个码头,总投资3500万元,打破了辖区几十年无一规范旅游码头的状况,有效突破了辖区客旅企业运力规模发展的瓶颈;将水上休闲、运动项目逐渐纳入规范化管理,促进了辖区水上旅游项目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增强客旅企业主体责任。引导本地水上旅游公司不断开拓新的游览线路,配套相应的水运硬件设施,协调水运经营秩序。
三是打破瓶颈探索水运转型。船闸通航等级不断优化。2012年12月富春江船闸扩建改造工程启动,交通港航部门成立富春江船闸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派驻22人定点驻扎,历时5年,于2016年12月完工,将船闸通航等级提升至500吨级船舶、设计兼顾1000吨级船舶过闸要求,每年设计过闸量从原来不足75万吨达到目前年货运通过能力2500万吨,远期年过闸量还将达到3200万吨。2017年船闸试运营期间,交通港航部门为大洋化工厂的首批货船做航道引航。据交通港航部门测算,船闸开通后大洋化工厂每年至少可节约物流成本约700万元,每批货物的运载时间也将缩短3-4天。为配合富春江船闸开通大批量货船过闸需求,交通港航部门抓紧建设三都锚泊区配套工程,新建500吨级泊位8个,占用岸线485米,调度管理用房2269平方米,配套可容纳60余艘货船的临时锚区,为富春江船闸过闸船舶实施远程调度,减轻大坝过闸压力,提高船闸通航效率。2017年建德市港口吞吐总量达224万吨,同比增长1400.38%,增长率位居杭州市首位。“散改集”绿色水运不断探索。富春江船闸启用后,钱塘江上游兰江、衢江和新安江共计约280公里高等级航道通航瓶颈被打通,水路运量大、运价低、污染少的行业优势逐渐显现,水运成为杭州西南、金华、衢州等浙江中西部沿江地区的重要运输方式。交通港航部门通过走访本地大宗货源企业,进行水运市场经济调查,共享水运基本信息,积极引导企业弃陆从水。目前,建德市境内的红狮、海螺和南方三家水泥企业,年生产的水泥熟料中有100多万吨将由水路直发运输。据测算,如果把现有支线货运改为千吨级船舶运输,能直接降低运输成本约40%,减少燃煤约20%,减少碳排放约20%。与此同时,通过十里埠综合作业区的积极建设管理,引导港区水路货运企业新建两艘500吨级集散多用途船舶,共计54标箱,探索建德市集装箱运输内河水运转型方向,为“散改集”提供基础保障。截至今年5月底,该综合作业区已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占一期概算投资4.1亿元的83.7%,6月底完成水工主体、房建工程、景观绿化等标段交工验收,9月底完工机电、设备安装并开展试运行,同步开展港口招商、人员培训等开港前各项准备工作,确保10月开港试运行。届时,水路联运新型模式的启用,将对减轻道路负担、优化道路环境、降低运输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