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水运搭上“互联网+”快车 ”APP上“跑”水运省时省力
发布时间:2018/8/27 12:28:13 分类:新闻资讯 浏览:344
近日,在许村镇上运码头,货主朱辉辉坐在办公室里,闲适地吹着空调。面对这个月要找船从上海运过来的5500吨沙石料,他没表现出一丝心急。他掏出手机打开“新船帮”APP,将货物信息填写完整随即发布出去,还不到五分钟,就有船主打电话过来。经过几分钟简单的沟通,最终该批货以11元/吨的价格成交。
朱辉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传统方式,他需要依靠自己人脉或者中介来找船主运送,“比如这批要从上海黄浦江码头运过来的沙石料。在以前,我要打十个左右电话才能找好船。等运到目的地,一个礼拜已经过去了。现在,使用‘新船帮’后,从下单到运货完成,最多只要三天,期间我可能只需要打两个电话就行。”
除了省事,这次朱辉辉通过“新船帮”一共找了五条船,还省下了五百元的中介费。“一个月下来,千把来块是肯定能省下来的。”朱辉辉告诉记者。
朱辉辉口中赞不绝口的“新船帮”是一个“互联网+内河航运”的创新软件,也是全省首个智慧船运物流平台,于2015年投入使用,推动海宁水运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新船帮”与“滴滴打车”类似,是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来解决航运供求双方交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它将传统的水路物流、港口码头与互联网相结合,广泛链接水路物流企业、港口码头、船主等行业资源,高效整合水路物流产业链。
“传统航运市场、存在物流信息不对称、碎片化的弊端,船找货、货找箱、箱找船往往需要企业负责人通过‘人脉’来解决,且存在效率低、成本高、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市港航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船帮”的出现,不仅方便了货主,船主也有好处,“平台整合了船运物流、公路物流、码头等资源,提供货源对接、港口对接、车船对接等配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船主因船多货少的接货难、空跑多的问题。”
如今,“新船帮”智慧船运物流平台已走出海宁。目前,该平台共有近3万户船户注册,8000多家货主企业活跃在平台上,能在3804个码头完成接单任务。同时,线下分别在浙江湖州、安吉、江苏、山东、安徽组建了7家航运联合体,为平台货主提供线下运输服务支撑。到目前为止,通过“新船帮”,近2万单货单完成运输,货物运输总量超过1200万吨。“预计2018年度运输总量将达到3000万吨。”浙江新船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海平介绍,到2020年,‘新船帮’将打通浙江到山东,再到江苏、安 徽、湖北五个省的航线。
“新船帮”的可喜发展是海宁水运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该市“两横两纵一连”骨干航道网和“五区十四码头”的建设,目前,该市已建成城东作业区、尖山作业区2个作业区,斜桥、长陆、丁桥、南漾码头已投入使用或试运营,其他作业区及镇级公用码头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宁市水运货物吞吐量464万吨,港口生产结构逐步向高层次、高效率的方向逐步转变。尤其是今年5月,海宁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107万吨,这是该市实施码头综合整治,关闭小、散、乱码头以来,首次单月吞吐量超过100万吨。“预计到2020年,年港口吞吐量将达到4000万吨,占全社会货运量70%以上,全面实现水运复兴的目标。”该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