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杭州百世快递体验360行之包裹“中转”员
发布时间:2017/11/27 9:32:18 分类:新闻资讯 浏览:691
体验职业:快递分拣员
体验地点:百世快递杭州集散中心
每次双十一过后,无数“剁手族”们都在翘首以盼快递员把梦寐以求的爱物送上门。随着网购兴起,快递业发展日益壮大,快递从业员已成为求职“香饽饽”。
在快递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过着昼夜颠倒生活,一人一天经手快递可达上万个,他们的一个“小失误”,可能导致快递最终送达南辕北辙,他们就是快递分拣员。
他们是如何工作的?又有哪些技巧?近日,记者走进百世快递杭州集散中心,体验快递分拣员一职。
昼夜颠倒
双十一刚过去五天,记者来到百世快递杭州总部门口看到,20多辆大皮卡摆着长龙等待装货运出,总部大楼前“决战双十一 气吞山河 纵览乾坤”的横幅依旧那么激动人心。走进中转仓看到,等待运出包裹已经堆成了山。
在二楼小件分拣区,一条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正在高速运转,在传送带上,一个个包裹排着队,被机器投入相关区域的麻袋中。快递分拣员李建华正在把装满的麻袋封口拉到另一个区域等待运输。他今年36岁,河南周口人,身材壮硕。
据他讲述,百世快递杭州集散中心占地近100亩,主要中转全国各地发到浙江省的快件及省内发出去的快件。今年双十一期间,中转快件比平时多了三倍,最高峰时一天要分拣400万单左右,每天,有近400多辆半挂车在中心外排队等待装卸货。
记者看到,李建华工作所在的二楼区域主要是将省外发往杭州的重包裹分拣到市内各个站点,这些包裹重量多为三公斤以下,俗称小件。李建华和其它十多个工人一起,围绕在流水线边各司其职,他们有的负责把包裹按规定放到传送带上,有的负责扫码,有的负责拉包,还有的负责将文件单独分类。
由于快递多为上午派件下午收件,所以这里最忙的时间大多是午夜。李建华不久前刚轮值完晚班,他描述,晚上七八点其他人下班刚回到家,他们上岗了。厂区内,机器声轰鸣,全省各地快件都被拉到这里,等待分拣的包裹堆成一座小山。夜越浓,包裹越多。凌晨一点,很多人们已经进入深度睡眠,而这里却灯火通明像个不夜城。
李建华描述,他刚来公司时上晚班也很难熬,一到午夜就哈欠连天,为了不犯困,他试过各种方法,抹风油精,原地跳跃,洗脸、喝浓茶……长期昼夜颠倒的生活,使得很多人吃不消,干一两月就离职了。现今这里,工作三个月以上的都可称为老员工。
眼疾手快
这天李建华是白班。上午十点,本应该是货最少时候,但因双十一货量巨大,分拣员还在流水线前忙忙碌碌。拉完包,李建华来到上料口,帮其他同事分拣。只见他把包裹一个个放在流水线上,随着流水线运行,包裹最终会通过一个安装了摄像头的小门,经过电脑自动对面单地址进行判别后,包裹就会被投递到相应麻袋里。整个过程由机器一气呵成,不需要人来判别,大大节省了人工。
看到活儿似乎很简单,我也跃跃欲试。刚站上操作台,我眼前就一阵眩晕。传送带运行速度达每秒1.2米,就仿佛有一辆列车不断从你眼前高速通过。定了定神,我开始工作,把包裹放传送带正中间,条码朝上……一分钟内,我才完成了十几个。而看李建华,两手并用,已经完成了四十多个。
李建华告诉记者,干这个活儿就要眼疾手快。拿到一个包裹,第一时间学会观察,对于一个六面体来说,朝上一面和侧面没有,面单一定在朝下一面,手稍微转一下把包裹调个个儿,放传送带上就可以了,还要学会两手并用,这就需要左右脑同时开动。双十一包裹量大,传送带上一百多个载货位,一个补不上,都会被提出警告。
不停的拿货,转身,放货,刚工作了半小时,记者就腰酸腿疼,眼冒金星,趁来货的空隙,靠在工位上偷喘粗气。而李建华不仅没有喊累,还主动帮别人分拣。李建华初中毕业,以前干过货车司机等行当,看中快递业前景,两年前应聘来到这里。
老李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就只能卖力气。他自恃一身腱子肉,拉包时,几十公斤重的麻袋一次拉四个,一天走上四五万步。他每天能站七八个小时,一天分拣上万个包裹,双十一来货量大,为应对工作,他不太敢喝水,怕频繁上厕所。每天里他最幸福的事儿,就是下班回家泡脚。
老李一个月放假四天,一个月工资四五千元,公司包吃住。虽然就在杭州,但他却没去过几次西湖,怕花钱,他的钱都寄给了在老家上学一双儿女。提起在这里买房,老李连连摆手,自己没有学问,只能卖力气,何时才会攒够首付呢。
最强大脑
据杭州百世快递运营负责人倪根华讲述,小件分拣流水线分拣是2013年左右上线的,而在这之前,都是人工分拣。那时快递到了分拨中心,会有个人专门负责用记号笔把地址代码写在面单上,几十个分拣员一人负责五六个区域,把写有相应代码的包裹放到指定地址筐内。
自动化流水线上线后,借助机器,分拣效率大幅提高。以前五个人干的活儿,现在只要四个人就能应付过来,这大大缓解了快递公司的招人难。然而,流水线虽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机器也有识别不出时候,这时怎么办呢?孙磊的工作就是辅助机器分拣,中午记者跟随孙磊体验他的工作。
孙磊今年26岁,毕业于某机电学院材料成型专业,去年三月份应聘来到了这里。作为车间里少有的大学生,他被分配到了需要操作电脑的岗位上。当机器无法识别快递包裹时,流水线就会把未识别的包裹投到孙磊身旁一个筐里,孙磊根据包裹上地址,输入一串代码到电脑,帮助电脑识别。
正说着,一个寄送地址为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留和路527号的包裹被流水线“踢”了下来。根据地址,孙磊迅速报出了一串二十位数的代码,输入电脑后,包裹又被流水线“接纳”走了。孙磊介绍,他不仅要熟记服务片区的所有路段编号,并且要保证准确无误。在孙磊的脑子里,有上万个代码,堪称“最强大脑”。
孙磊善于学习,代码之间的规律,他早就掌握的十分熟练。别人背代码需要半年,他只要三个月。大学毕业之初,他考察了多个行业,最终选择了快递业,主要是看中其发展前景,在工作之余,他也经常看书,尤其是快递业发展相关书籍。作为理工科出身的大学生,他也常常研究快递分拣流水线设计的奥秘,希望将来能为研发做贡献。
记者手记:让快递更“快”
近年来,随着网购业务量陡增,倒逼快递业不断提速。快递,已不再是接收与送达这样的简单劳动,分拣自动化流水线等高科技逐渐应用到物流链的每一环。
在百世快递杭州集散中心小件分拣区,随着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流水线上线,企业节约了约1/5的劳动力成本,而分拣效率却提高一倍。尝到甜头的快递公司,打算下一步将大件分拣也用上自动化流水线。
而放眼国内快递业,不仅自动化流水线,分拣机器人也已经从梦想走进现实,京东AGV搬运机器人利用地上贴着的二维码来导航,六轴机械臂使用视觉识别技术,按照货物的不同品类进行分拣。
而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活跃在一线的产业工人也亟需提升技能,不断学习,提高技术“含金量”,让快递更“快”。